20120728

2011年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专题报告 The China’s Bank Financial Products Market Special Report 2011




1、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概况
2011年在宏观经济调控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的大环境下,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大热。尤其是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在不断被推高,银行利用理财产品进行揽储 行为表现的淋漓尽致。对于投资者来说,证券市场行情低迷,风险和收益不成正比;房地产市场受限贷、限购政策的调控,投资渠道被变相扼杀。在投资前景不明朗的时期,风险相对较低、收益相对较稳的银行理财产品成为了首选。对于银行来说,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双双提高,使流动性越来越紧张,加上贷款额度的控制,银行为应对存贷比考核等,大量发行银行理财产品是最佳选择。

1.1、发行数量
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与资金规模继续呈现急剧扩容的发展态势。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共有100家银行发行理财产品23413款,同比增长94.51%,发行量再创历史新高。不过,分单季度来看,2011年全年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发行量增长,但增速放缓之势。 2011年全年前十大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14595款,占总产品发行量的62.34%,较以往有所下滑。发行量前十大银行中,中行、农行、工行、建行、交行五大行悉数在列;招行、深发展等大型商行亦强者恒强。中资行理财产品井喷的同时,外资银行理财产品并没有随波助长,发行量大幅减少。数据显示,2011年外资银行共计发行938款产品,同比下降 37.38%;且市场占有量也从2010年的12.44%下滑至3.96%。由于外资银行理财产品在运作方式上的差异,产品收益率波动较大。银行方面为避免投资者抱怨和监管部门谴责的无奈之举。

1.2、委托期限
短期化是2011年银行理财市场的主要趋势。数据显示,2011年期限在6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发行达20606款,占比88.01%,同比增长 117%;其中投资期限小于一个月的理财产品7593款,同比增长106.11%;1-3个月的理财产品8269款,同比增长129.12%;3-6个月的理财产品4744款,同比增长115.34%。相比之下,6个月以上中长期产品仅发行2577款,占比仅为11.01%,同比仅增长3.87%。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短期化,反映出商业银行由于资金吃紧,变相的通过发售银行理财产品来揽储的尴尬现状。银行通常选择融入期限短、成本低的资金,投向期限较长、收益更高的资产,一批产品发售结束,立刻有新品跟上,形成了滚动之势。

1.3、币种分布
从币种来看,2011年各银行共发行20388款人民币产品,同比涨幅104.33%;外币产品在2011年共发
行3025款,同比增长46.92%。从市场占比来看,人民币产品占比87.08%,依然占据主要市场。人民币产品的主导地位是难以撼动的,不过外币产品依然有市场。澳元产品的高收益率持续了一整年,仍未有衰退迹象;美元产品依然是除人民币产品外,发行量最大的外币产品;新元、加元等其他币种发行量随微不足道,但却丰富了理财产品市场,满足了小众群体。

1.4、年化收益率分析
受提准、加息等因素的影响,银行流动性不断被收紧。加息后银行都会相应上调理财品的预期收益率来吸引投资者。因此,2011年各期限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也呈现整体上涨态势。数据显示,2011年发行市场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在3-5%的市场占比56.95%,占比同比增长31.34个百分点;预期收益率在 5-8%的市场占比23.32%,占比同比增长20.42个百分点;与此相对的是0-2%的市场占比同比下降22.23个百分点;2-3%的市场占比同比下降26.39个百分点。 2011年全年银行为了揽储,7天以内的超短期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都能达到4%。随着超短期产品被叫停,大量30天左右的擦边球产品以5%以上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成为揽储主力。收益率5%上下虽然不属于一个很高的收益率,但是与基金以及股市相比,这个回报率已经让众多的投资者满意。
到期产品方面,实际收益率在3-5%的市场占比24.33%,占比同比增长10.67个百分点;实际收益率在5-8%的市场占比3.32%,占比同比增长 2.91个百分点;5%上下收益率的产品,具有收益稳定,风险小的特点。截至2011年12月31日,已公布收益率的理财产品中,有98%以上的产品都能实现预期收益率。 2011年全年真正能达到8%以上的高收益率产品寥寥无几,除了风险相对较高外,投资期限基本在1年(或1年以上),流动性较差。此外还有7款产品实现负收益。


2、2011年总结
对于2011年的银行理财市场来说,抗通胀、跑赢CPI,无疑是投资者贯穿全年的主线;拉存款、转移资产负债,就是银行贯穿全年的任务。既然买卖双方各有所需,那么必定产生亮点。综观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整体上表现出以下特征和现象:1、产品短期化明显;2、预期收益率飙升;3、混合投资型产品大行其道;4、监管压力加大;5、理财产品进入卖方市场。 产品短期化明显与往年相比,2011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短、平、快的特点更加突显:产品的投资期限短,期限最短的产品甚至只有两三天的时间;银行产品发行速度快,一批产品发售结束,立刻有新品跟上。短期理财产品作为活期存款的替代投资项目已经日渐被接受,由于资金占有周期短、收益回报较快,短期理财产品的市场需求较为旺盛。与此同时,商业银行面对日益严格的监管要求,也需要通过发行短期、甚至超短期理财产品的方式吸收存款,进一步推升了短期理财产品的井喷。 预期收益率飙升央行自2010年起一直在使用各种手段调控市场的流动性,银行流动性不断收紧,大量理财产品的发行更大程度上成为了银行为应对考核要求的一种手段。尤其是逢年末、季末的考核关键时点,大批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便接踵推向市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2011年各期限人民币产品预期收益率也呈现整体上涨态势。尽管超高的收益率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青睐,但需要注意的是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在宣传时说明的只是银行单方面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实际收益要看银行的操作,也许可以达到该收益率,也许会低于该收益率。 混合型产品大行其道 2011年年初,银监会发文要求,商业银行在2011年底前将银信理财合作业务表外资产转入表内,并按照每季度至少25%的比例予以压缩。为规避此项约束,银行将信贷类理财产品披上了混合投资型产品的外衣,成了一条转移资产负债表的出路。 监管层频繁施压
银行理财产品在2011年在理财市场出尽风头,但由于银行理财产品模式的转变(以前是先有项目再去找钱,现在是先募集一笔钱过来,再去找项目,找套利资产),市场不乏出现委托贷款、信托转让、信贷资产转让、监管套利的票据、以及高息揽存、银信合作等违规的模式行为,也成为其频繁遭遇监管
治理的重要原因。 理财产品进入卖方市场我们常说客大欺店,店大欺客,放在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同样如此。此前,银行一款新的理财产品上市销售是全行总动员;现在只要银行信息一发出,几十分钟内便可售罄。这种现象还反映在收益率方面,之前银行是找好项目,努力提高收益率喜迎投资者参与;现在银行只在自己需要资金的时候才提高收益率,之后银行就自我放松了。

3、2012年展望
借鉴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来看,市场估值尚未被发掘时,往往极具投资价值;而当市场到了赚钱效应最明显的时候,往往也是风险最大的时候。
2006-2007年期间银行理财产品仅有人少部分投资者参与,当时产品多数能保本保收益,超预期收益率见怪不怪(不过多数银行选择不披露收益信息);2008-2009年开始收益率虽能有保障,但非保本型产品明显开始增多;2010-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全面爆发,发行量和发行规模犹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各种风险也随之而来。在证监会的重压之下,A股市场自2007年创出新高后,至今未能反转;在银监会的监管风暴下,2011年或许是银行理财产品最后的高潮。 总结近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特点和问题,可以预计2012年理财产品市场将会出现以下几种现象。火爆趋势难现与2011年理财产品大爆发盛况相比,2012年由于监管态度的严厉,发行量和发行规模将一定程度的下滑。监管层对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提出具体规范要求,募集所得的资金运用也有较为严格的限制,导致产品在设计上受到一定制约,以致影响产品收益率。除了监管层面的原因,如果2012年通胀能够减缓,而股市等投资市场能够回暖,再加上欧洲和美国持续复苏,会让部分资金转移阵地,导致整个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收益率回落。 风险控制加强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并非只赚不赔,风险与收益对等是投资市场的铁律。零收益负收益展期提前终止收益门事件之后,投资者或将成熟起来。监管方面亦要求银行在向客户销售理财产品前,应按照了解你的客户原则,充分了解客户的财务、经验、风险偏好等情况,把适当的产品卖给适当的投资者。随着高收益的产品的减少和整体收益降低的同时,也会使理财产品市场更加规范,风险更小。 滚动式理财受捧
从2011年9月央行要求各银行10月8日存款余额相比9月30日波幅不能超过5‰,到2011年11月银监会叫停部分短期银行理财产品,监管层对超短期理财是坚决的限制。不过银行方面随即找到了对策,比如设计一些长期产品,同时允许短期赎回且年化收益率照旧,就可以通过化长为短的方式来绕
开监管。于是滚动式理财产品应运而生。滚动式理财产品实际属于长期的投资,因为产品每个周期都会有,到期之后如果不选择中止,资金将不会返回,收益和本金将在下一个周期继续投入到该产品中。预计不同期限的滚动式理财产品在2012年会不断推出。 投资标底更丰富监管层已经发现了资金池理财的乱象,于2011年9月份向各地银监局、各家银行下发通知,要求各家银行在30天内完成清理理财产品资金池,以实现单一理财产品单独核算,不能如期完成的银行将被罚以暂停发行和销售新的理财产品。预计2012年将加大对此类产品监管,应当要求商业银行在资金池类理财产品说明书中标明各类投资标底的比重。可以看出,只要此类产品信息透明化,监管层并不会叫停这种模式,这对银行来说也有有利的一面,因为如此其投资更具灵活性。预计2011年将有更多种类标底物的理财产品出现,投资者也可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购买渠道更丰富 2011年理财产品销售除了传统的柜面销售外,又出现网银销售的方式。网银销售往往在银行指定的时间在银行管网销售,这种方式极大的方便了上班族。此外,理财产品市场目前还出现了第三方销售机构。不过,这类理财公司提供的增值服务时,其后续服务仅限于提供一些行业信息或者客户沙龙活动,更个性化、细致的服务无法提供。借鉴国外的经验来看,仅依靠第三方销售机构是远远不够的,银行自身的销售渠道才能更好的保证市场的良性发展。 




亿万富豪的八大共同特性


Eight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ich


亿万富豪的八大共同特性  

在对全球657名白手起家的超级富豪进行研究之后,美国《福布斯》杂志总结出了亿万富豪的八大共同特性,不过,这项研究的科学性却值得商榷。
  文章说,首先,富豪们的父母数学都很棒,亿万富豪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父母具有较高的数学天赋,而数学才能是可以遗传的。
  在美国超级富豪的父母们所从事的职业当中,最常见的是工程师、会计和小企业主。比如,比尔·盖茨的父亲是美国十大商务律师事务所的创办人之一,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成为百万富翁,而盖茨的母亲则是银行董事。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秋天出生的美国亿万富豪要比其他任何一个季节出生的都多。
  此外,在美国380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当中,有20%以上的人从未上过大学或没有完成大学学业。其中最被人熟悉的有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迈克尔·戴尔和马克·扎克伯格。
  其它五大共性
  顶级商学院毕业 曾就职于高盛
  加入神秘骷髅会 曾经很受伤
  在巴斯投行打工